紀念到加拿大的華裔移民

1926年在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的士達孔拿勳爵小學的華裔學生。

你有否想過華裔移民在北美洲的經歷呢?他們為何要離開家鄉?他們在哪裡定居?他們做什麼工作為生?在這些獨特的移民紀錄中,來探索你的祖先和他們的故事吧!

華裔移民到加拿大的歷史

根據華裔移民到北美洲的年份和定居的地點,他們各有不同的經歷。在1788年抵達加拿大的第一批華裔移民中,有許多人也是工匠。由於1858年的淘金熱,在1858年至1885年間,有大量華裔移民定居在溫哥華地區。從1881年到1885年間,許多人來為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工作

在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工作的華裔移民。

到了1900年代,政府制定了一些政策,在整體上大大影響了華人移民到加拿大,也影響了許多華裔加拿大人的生活。1885年華人移民法令向華裔移民徵收人頭稅,起初為50美元,但其後多年不斷遞增。

這項法例被1923年華人入境法令所取代。雖然新法令取消了人頭稅,但卻被通稱為排華法,因為它大大限制華人移民到加拿大,直至它在1947年被廢除

有文件紀錄顯示,這些法令促成了華裔移民或C.I.證書的建立,從1885-1911年的C.I.5開始,以及其後多年的多個版本和改變。這些紀錄載有日期和當事人的照片。有許多C.I.證書仍存放在檔案室或由私人所擁有,但多年來它們大部分已散軼。

為什麼華人移民到加拿大?

第一次鴉片戰爭(1839-1842)太平天國之亂(1850-1864)期間的戰爭、叛變、失業和鄉村的貧困,使得多年來移民到加拿大和北美洲的華人有增無減。1857年在加拿大夫拉則河谷的淘金熱、加拿大太平洋鐵路的工作機會,以及其他可能的經濟因素,也鼓勵移民從中國啟程前往加拿大。

1945年,在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溫哥華,華裔工人舉起一條大鮭魚。

在許多紀錄中,我們發現到了1920年代,有很多華裔移民是餐館老闆、記者和印刷商、學校教師和校長、文員、農夫和採礦工人。

有些實例顯示男性從事更特定的職業,像是珠寶商、配藥員、藥劑師、媒人、信貸經理、法庭傳譯員、衛理公會傳教士、職業拳手、牧場主人、絲綢商人、貨車司機、牙醫和醫生。

加拿大的華裔婦女和那個時代的其他婦女一樣,在許多方面幫補家庭生計,例如擔任家庭主婦、女服務員、收銀員、裁縫師、秘書、教師、店員、速記員、護士、家傭、文員和演員。

在許多情況下,男性在沒有家人的陪同下移民,然後把賺到的錢寄回家鄉,因為在加拿大賺錢的機會較多。有些人能夠帶家人和他們一起去,但在其他的情況下,他們往往與家人分隔多年。

華裔移民在加拿大何處定居?

大部分華裔移民都定居在溫哥華和多倫多並從事淘金和鐵路工作,然後再尋求上述的各種工作機會。就像美國舊金山的唐人街一樣,加拿大的維多利亞、多倫多、蒙特婁和溫哥華最終成為當地華人社區的家。這些社區都是許多加拿大華人的家,讓他們有空間繼續享有自己的文化。

加拿大華人以及1923年排華法

1923年排華法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其第18條,它要求「每位在加拿大的華人及其後裔」在一年內向政府登記。這法例適用於華裔移民以及在加拿大出生的華裔加拿大人。

伊芙琳·何(音譯:Evelyn Hoy)的華藉移民登記紀錄

一開始,大約有56,000名華裔加拿大人登記,另有一千多人在返回加拿大時登記。在這56,000人中,甚至包括了像伊芙琳·何(6歲)這樣的孩子,她於1918年4月20日在英屬哥倫比亞省的奎內爾出生。

伊芙琳的登記紀錄提供有關她的出生地點、年齡和居住地等詳細資料。這些紀錄甚至令我們找到她母親的表格父親的表格,其中也包括了她妹妹的名字:阿美(May)(5歲)和安妮(Annie)(3歲)。

這些紀錄中載有很多其他的兒童,對於在1900年代初的紀錄來說,確實是獨一無二的東西。有時候,1900年代初的紀錄只包含一名子女,以及父母和其他家人。然而,許多加拿大華人移民的紀錄,特別是C.I.44的紀錄,都載有該名子女的個人資料以及其照片。

有很多情況下,子女的表格都放在父母表格的旁邊,因為他們很有可能是同時登記的。這種詳細資料是從這些紀錄尋找家庭的絕佳方法。

排華法於1923年7月1日通過。一百年後, FamilySearch 致力協助讓這些獨特的紀錄可以在線上免費查看。這項計畫既是為了紀念這個法令,也紀念華裔移民的生平;他們來到加拿大,為自己和子孫開創生活。

你能從這些紀錄中找到什麼?

在這些華裔加拿大人的登記紀錄中,很多都包含了有關那人及其家人的豐富資料,並引導我們找到其他紀錄。它們也述說了個人和整體華裔移民的故事。這些紀錄最近已由 FamilySearch 及加拿大國家圖書館暨檔案館編制索引並出版,這些紀錄被稱為華裔移民登記紀錄或 C.I. 44

這些紀錄載有當事人豐富的資料,包括名字、別名、出生日期、出生地點、職業、登記時的地址、移民年份、原入境港口、抵達日期、身體特徵、有時還有家庭資料,以及當事人的照片。

登記時的家庭住址
家人的資料
臉部特徵
出生地點

在這些紀錄中,許多名字都有多個不同的拼法及形式。在上述伊芙琳·何的家庭中,她父親的名字有查理·何(Charles Dang Hoy)、周卿(Chow Hen)、周東何(Chow Dong Hoy)以及C.D.何(C.D. Hoy)。在一個場合,伊芙琳一位妹妹的姓氏在表格上被拼寫作Hay(應為Hoy)。仔細查看C.I.號碼和登記號碼,以幫助查出名字不一致之處。

不斷探索你在加拿大的華裔祖先

如果你有加拿大華裔祖先,你可能會在下列任何一筆紀錄收藏中找到他們。當你找到祖先時,請務必將紀錄附加到你的 FamilySearch 家譜樹上!如果你還沒有家譜樹,請著手建立你的家譜樹,以便能追蹤所有你發現的紀錄。

在加拿大的華裔移民紀錄加拿大紀錄在美國的華裔移民紀錄其他資源
到加拿大的華裔移民登記冊,1885年-1949年加拿大西北省份的人口普查,1906年在加拿大預先審查的外國人美國旅客名單加拿大華人入境法令紀錄 | FamilySearch 維基
加拿大旅客名單,1881年-1922年加拿大草原三省人口普查,1916年由加拿大到美國的美國邊境入境紀錄,1895年-1956年來自中國的移民,1885年-1949年 | 加拿大國家圖書館暨檔案館
加拿大邊境入境名單,1908年-1918年加拿大草原三省人口普查,1926年華裔加拿大人 | 加拿大國家圖書館暨檔案館
加拿大移民紀錄,1919年-1924年加拿大全國人口普查紀錄,1851年-1911年華裔加拿大人族譜:一般登記冊及 C.I.9 證書 | 加拿大國家圖書館暨檔案館

希望所有這些紀錄能幫助你找到你的加拿大華裔祖先,了解他們的故事,並在我們紀念加拿大華裔移民歷史這個重要日子時,紀念他們所創造的生活。



FamilySearch我們很關心你能和你的家人連結在一起,並免費提供有趣的探索體驗和家譜服務。為什麼?因為我們珍視家庭,並相信連結世代能使我們現在和未來的生活更加美好。我們是由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所贊助的非營利組織。如欲進一步了解我們的信仰,請按一下這裡

Author Default Image
有關作者
Emily Butler Oldroy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