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絲麗·胡伯

米娜和喬治·阿爾布雷希,我家譜樹中眾多移民的其中兩位,留下了紀錄蹤跡,告訴我他們的旅程。
祖先偷藏在船上的故事不論多有戲劇性和刺激,但這些故事鮮少是真實的。現實中,就像現在一樣,移民要經過許多的繁文縟節。對於族譜學家,繁文縟節反而是有用的,因為祖先往往在辦理移民程序時,留下了紀錄蹤跡。
儘管每則移民故事都是獨一無二的,但我們許多祖先都經過了類似的檢查哨,並建立了類似的紀錄。我的祖先喬治和米娜·阿爾布雷希的移民之路所提到的紀錄,有助各位揭開自己祖先移民之路的某些紀錄。
在德國

喬治和米娜·阿爾布雷希在格爾德貝結婚的教堂。
米娜·哈克和喬治·阿爾布雷希於1864年,在梅克倫堡-詩威林(德國北方的一個邦)的格爾德貝教區的教堂結婚。接下來的15年,該家庭在當地的教區紀錄中顯示有九名子女,其中一個孩子在嬰孩時期就過世了。家譜中有一頁述說喬治有一天在下班回家途中,遇到了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傳教士。他和他的家人決定要受洗,然後按照教會的鼓勵,移民到美國,並前往猶他州。

要離開自己的國家,並不只是打包行李,購買下個一航班的船票那樣簡單。我們的祖先往往必須要取得他們祖國的某種許可。喬治和他的長子約翰,提交了證明他們已完成義務兵役的文件。不幸的,這些文件僅能在德國當地的檔案庫中取得。其他地區有著可供族譜學家使用,較易存取的移民紀錄。例如,德國尋根(German Roots)網站就連至許多德國各邦的移民資料庫。在哥本哈根,警方會保留欲移民之人的紀錄,現在這些紀錄大多都編製好索引,並供線上取得。安特衛普警方也做了類似的事情,並且索引可在FamilySearch.org取得。若要查看自己的國家有那些紀錄,請造訪FamilySearch維基首頁,並搜尋你祖先的出生地國家。接著按一下右方的選單,閱讀該國的「遷出和移入」(Emigration and Immigration)部分。
飄洋過海
阿爾布雷希家庭移民程序的下一筆紀錄,是日期為1880年10月的漢堡出境乘客名單。在這分名單中,喬治和米娜列有八名字女。理論上,祖先的資料應要有兩份乘客名單:顯示他們離開自己祖國時的出境名單,以及顯示他們抵達新國家時的入境名單。不過在現實中,往往無法同時找到兩份名單。在美國,1820年是個重要的年代——大多數在1820年之後抵達的移民,皆納入編製好索引的入境名單,並可在FamilySearch.org和其他地方搜尋。是否有出境名單就不一定了。查看FamilySearch維基,尋找你的出境國,以便了解更多。

這份來自漢堡港的出境名單,顯示了米娜和喬治的家庭,並提供了他們兩人的家鄉,讓進一步向上追溯變得更加容易。
米娜和喬治住在德國北部,也就是說他們顯然會選擇漢堡港作為出境港。而他們就像此時三分之一離開中歐和東歐的所有人們一樣——確實利用了這個港口。不過,並非自己所有的祖先都會選擇最近的港口。他們往往必須考慮其他因素,像是花費、等候時間,前往港口的便利性。阿爾布雷希家庭選擇了漢堡,對我而言真的很幸運,因為這些名單被保留了下來,並編好索引,可在線上搜尋。來自不來梅,另一個德國的主要港口的紀錄,則遭銷毀。找出出境名單可能是多餘的,而且有時會很難,但努力是值得的。個人最重要的家鄉地名(繼續在出生地國家追溯這個家庭,絕不可缺這地名),最有可能記錄在出境名單中,而不是入境名單。

阿爾布雷希家庭在紐約的入境紀錄,誤指這個家庭來自瑞典,使得要在索引中找到他們變得更加困難。
阿爾布雷希家庭在1880年11月3日抵達紐約。乘客名單再次提供了該家庭的概覽。很有意思的是,阿爾布雷希家庭並未被納入到美國的德國人(Germans to America)的索引中,在FamilySearch.org、Ancestry.com,或是其他任何指出他們在1880年從德國出境的資料庫中,也都無法找到。仔細看看他們的紐約入境名單就知道原因了。在頁面上方的祖國欄位,寫著「瑞典」,並用一條彎曲的線畫到頁面下方,指出頁面中的每個人都來自瑞典。這項細節一直提醒我,嘗試不同搜尋方式的重要——你永遠不會知道資料何時會在記錄下來或編成索引時出錯。

楊百翰大學的「摩爾門遷徙」(Mormon Migration)網站包含了一張載著阿爾布雷希一家,前往紐約的威斯康辛號的相片。
因為家人是教會的成員,另一個網站可以幫助我對他們的旅程有所了解。由楊百翰大學主辦的「摩爾門遷徙」(Mormon Migration)網站,包含了所有在1840-1890年間的摩爾門航程,以及一些相關的資料庫。這個網站提供了所有已知的航程紀錄,以及乘客入境名單。那意味著我可以閱讀其他人寫下關於航程的詳細資料,即便我自己的祖先並沒有寫下任何事情。

喬治和米娜的兒子約翰·阿爾布雷希(在德國時名為約翰)的歸化入籍紀錄,僅提供了最基本的資料。其他的歸化入籍紀錄更加有幫助。
安頓下來
你的祖先一抵達新家,便會被納入許多的紀錄中——這些紀錄讓你一窺他們的移民經驗,或是在他們祖國的生活。最值得查找的一份紀錄是歸化入籍紀錄。1906年之前——在那年,歸化入籍成為聯邦程序——由於歸化入籍可在各種不同的法院進行,並涉及數種措施,因而產生不同的紀錄。要記住,綜觀歷史,女性並未分開歸化入籍,而是直接承繼其丈夫的公民狀態。喬治和他的兒子約翰都在猶他州歸化入籍,儘管他們的紀錄提供鮮少的資料。某些歸化入籍紀錄的資料更加詳盡。
其他紀錄也有幫助。自1900年開始,美國人口普查紀錄,除了納入姓名、年齡和關係外,亦會詢問移民年份和公民狀態。1920年的人口普查詢問了歸化入籍的年份。這項資料有助你專注搜尋範圍。其他紀錄諸如教會紀錄、出生紀錄、報紙訃聞,甚或是家庭和郡縣歷史等其他資料,可以更加充實祖先的故事,並提供他們移民之旅的線索。
儘管每個移民的祖先都依循了獨一無二的路線,你的祖先(特別是在1820年後,移民到美國的那些人),就像米娜和喬治一樣,似乎都必定留下了某種紀錄蹤跡。只要稍作搜尋,你就可以揭開他們的蹤跡,並在旅程中一路跟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