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干·梅特卡夫
如果你有滿滿好幾箱舊相片的話,你並不孤單——世界各地數十億張寂寞的家庭相片被擱在櫥櫃和閣樓裡積累灰塵。即使是我們之中,年紀太輕而記不得「相機膠卷」是指一種可供拍照約30次的軟片的那些人,也很快會繼承父母遺留下來的成堆相片。
我們該如何處理這些舊相片呢?答案就是加以數位化,這裡是數位化的六個步驟。
數位化之前先加以整理。我們可能禁不住想要立刻著手開始掃描,但應該先花些時間將相片分類,你不會想要在數位化之後,落得雜亂無章的下場。將所有相片集中在一個大型的平面空間裡,讓相片可以散落在那裡一段時間,不常用到的餐廳會是極佳的場所。
- 將相片以事件和人物來分類。將相片以不同的事件來分類,例如渡假、婚禮和生日,與任何特定事件都無關的相片,不妨以個人或家庭來分類。
- 挑出重複的相片。將重複的相片分開放,這樣你就不會重複掃描。
- 每堆相片以日期來分類。依時間先後整理出各堆相片。你可能需要做些猜測,但是別擔心,沒有十全十美也無妨。
- 選擇要數位化的相片。將各堆加以瀏覽,找出你要掃描的相片,在那些相片後面貼一張小立可貼。你或許覺得,掃描每一張相片再剔除不要的,可能會簡單一點,但如果你是付錢請人掃描的話,不僅會增加開銷,還會把最好的一些相片都埋入數位垃圾堆當中。
自行備妥設備。如果你決定自己掃描,而不是請人完成的話,下一個步驟就是選擇設備。
- 自動進紙掃描機——如果你有數以千計的相片需要掃描,自動進紙掃描機可能是又快又可靠的方法。市面上有許多不同的廠牌,但我用的是Epson FastFoto FF-640(不,我沒有收錢幫他們打廣告)。
- 平台掃描機——專用的掃描機,有大型平台可容納更大尺寸的相片,隨機附上的軟體通常有很好的掃描功能,如相片邊緣偵測和影像強化。辦公室事務機通常也有一個帶平台的掃描機,但是在尺寸和軟體功能方面比較有限。把相片放在玻璃平台上是一件麻煩事,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我只在掃描大型或易碎的相片時才使用。
- 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行動裝置內建的相機越來越好,可以成為將少量相片數位化的有效工具,特別是所搭配的掃描應用程式,有自動邊緣偵測、方向轉換、和裁切等功能的時候。使用行動裝置最好的時機是,當你不需要超高解析度,或是從相簿或相框移出相片可能會造成損壞的時候。
- 數位相機——將相片數位化時,傳統的數位相機不如其他的選項來得方便,因為數位相機需要正確的光線和額外的軟體,才能進行裁切和其他調整。
決定儲存方式。 儲存數位化影像的主要選項,包括電腦、外部硬碟、或是雲端儲存空間。隨身碟也可用來儲存較少量的相片。我會推薦,選擇其中一個選項儲存,然後將檔案備份到第二種(甚至第三種)選項。由於高解析度的相片可能會佔據電腦許多空間,所以我先掃描到外部硬碟,然後再將相片複製到Google Drive雲端儲存空間。
調整設定。隨掃描機和電腦附上的軟體最為簡便,很可能就已經夠用了,最新的掃描機軟體甚至能讓你直接掃描至你的雲端儲存帳號。雖然掃描的設定可能令人望而生畏,但是把相片以24位元色彩和300dpi的sRGB方式掃描成JPEG檔,大多數的相片都能達到你要的效果。如果你想要在掃描後編輯相片,TIFF是較佳的格式,但檔案比較大。我推薦用2400到3200dpi掃描幻燈片和底片。
掃描一堆相片後卻發現解析度錯誤,是再糟糕不過的事情之一,所以要檢查設定,並且進行測試,確定一切看起來正常,然後再儲存到你要的位置。
掃描、掃描、掃描。逐堆掃描,然後將各堆的掃描檔,儲存到你所選的數位儲存裝置中不同的資料夾裡。每次掃描之前,要在系統提供的欄位裡加入資料(或中繼資料),日期是最重要的。這些資料會與檔案一同儲存,讓你稍後使用其他軟體時能夠輕易地分類。
分享、享受!現在你有一個經過精心規劃的家庭相片數位資料庫,現在就是分享、享受的時候了!有許多線上服務能讓你加入說明,以及整理、標示、編輯,和私下分享相片。有些還提供列印服務,輕鬆地將你的數位相片變成相片書、列印加框和製成壁畫藝術。何不為將來的子孫把舊相片數位化,製成精美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