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琪·路卡斯
今天晚餐吃什麼呢?不論你做的是什麼菜色——咖哩飯、一肉三菜、義大利麵和蕃茄麵,或者只是簡單的一碗湯——你都是在創造歷史。
家庭晚餐的力量很大。童年時的用餐經驗會跟著我們一輩子,而且影響所及不只是食物而已。研究顯示,家人共進晚餐的頻率影響甚鉅,從在校平均成績到心理健康發展到藥物濫用的風險都有影響。
撇開研究不談,飲食傳統是人類經驗中最基本也最有特色的部分。食材細節、用餐方式與地點,還有共餐的人為何,在世界各地都大不相同,但有一件事舉世皆同,那就是烹調與飲食習慣深植人心的重要意義。
在各個文化中,用餐不僅是補充身體能量,除了美食本身以外,還是人們共同的經驗,更是大夥團聚、分享與連結的時刻。
不僅只是玉米餅而已
部落客艾莉森·甘在她的著作「我的家族食物故事」小手冊中寫道:「我看著我的母親、祖母、曾祖母,到現在我的女兒,都用著相同的食譜餵養所愛之人的身與心。」「當屋裡火爐邊製作玉米餅的香氣四溢,搭配著擀麵棍擀餅的節奏聲,那些關於信心、苦難和恆心毅力的故事,還有愛與歡笑和音樂的回憶都迴盪在我的意念心思裡。」
對甘家庭來說,玉米餅不僅只是玉米餅而已,而是個傳統。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泰雷津集中營裡的囚犯編寫了「一本手寫食譜,脆弱的手縫書」的故事,對飲食傳統的重要內涵做了絕佳的證明。在囚犯們僅有的珍貴紙片上,他們選擇保存寫下釀雞蛋、猶太咖啡蛋糕、雞肉捲冷盤和李子餡餅的做法。在失去一切的財產之後,這些食譜是他們捨不得再失去的部分,是他們自我的重要一環。
「書中的食譜……讓人回想起另一種更好的生活,」羅瑞·迪克斯坦在New York Times的評論這樣寫道:「讓人想起家人熱鬧地圍坐在雕工精美的餐桌旁,桌上擺滿著食物的美景。」「這本書特別能引起我的共鳴和感觸,看著那些蘆筍沙拉和巧克力奶油蛋糕的食譜時,這些菜餚的樣子與味道立即湧現,這都是我兒時所吃的食物。」
甘小姐和迪克斯坦先生的遣詞用字真是真情流露,文字中透露出視覺、味覺、聽覺和感覺。他們指出家庭共餐之所以如此令人難忘的理由。當我們一同烹煮、享用食物,我們的五感都受到觸動:
- 我們看到所愛之人的臉龐,和桌上食物豐富的色彩。
- 我們聽到和諧的聲響,煎鍋的嘶嘶聲、燉鍋的沸騰聲和杯盤刀叉的碰撞聲。
- 我們用手和舌頭感受到食材的質地。
- 我們聞到濃郁的香氣,嚐到各種層次的味道。
- 我們與同桌的每一個人共享這些感覺。
用心投入
現代生活中的干擾很多,使得用餐時間往往變得像是例行家務而非神聖的儀式,但不管要吃的是由家人親自烹煮的大餐,或是外帶的炒麵便當,一起共餐仍然觸動到我們所有的感官,帶來難忘的回憶。
埃德加·戈梅茲談起他墨西哥裔祖母做的麵包布丁時,說:「每次我吃麵包布丁時,都覺得與家人有特別的連結。」
史蒂文·洛克伍德講起他美裔祖母做的巧克力牛奶糖時,說:「祖母把關愛放進她親手做的每一批牛奶糖裡。」
安恩·梅特卡夫講起她家傳統的春捲食譜時,說:「就像我媽媽做菜的香味一樣,我的越南傳統影響著我生活的每一個層面。」
這些佳餚蘊含這麼深的意義是因為它們的口味嗎?還是因為特別的材料配方結合而成的美味?都不是,是因為這些食譜所代表的意義:時間、犧牲、家人和愛。
不論是獨自用餐或與人共餐,任何一餐自而然地都會觸動我們的眼、耳、手、鼻和舌頭。我們還可以投入我們的心,與摯愛之人聚在一起,或是烹煮與傳統連結的傳統菜餚。
更有意義的家庭共餐
這裡有12個使家庭晚餐更令人難忘,也更有意義的簡單方法,適合各種家庭使用,不論他們有多忙或經費有多拮据。
- 以10分鐘為目標。Secrets of Happy Families一書的作者布司·斐勒表示,在家庭晚餐中只要有10分鐘的談話,就足以得到它帶來的好處。即使時間只夠做個最簡單的晚餐,你還是可以用點時間和關注滋養家人的心思意念。
- 圍坐在餐桌旁。餐桌可以說是家中最重要的家具了。即使只是下班回家途中買個外帶,也要花點力氣,讓大家坐在餐桌上一起用餐。(受不了孩子一直打打鬧鬧嗎?斐勒先生表示,讓孩子一起合作進行像是擺餐具這樣的事前準備工作,已經證明可以促進用餐時間的和諧氣氛。)
- 談談家譜。斐勒先生表示,根據埃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的研究顯示,「知道自己家譜的孩子,自尊心比較高,也更相信自己能夠掌控自己的生活。這是兒童情緒健康的頭號預測指標。」晚餐時間是建立與加強家族故事的絕佳時機,給孩子歸屬感,建立濃厚的「世代認同」。
- 烹煮家族代代相傳的食譜或是精心地開始建立你自己的飲食傳統。
- 讓孩子參與準備。約拿單·温表示,周三晚上都輪到他幫忙媽媽一起做晚餐,煮的往往是菲律賓式滷肉。他說:「她教我怎麼烹煮她小時候〔在菲律賓〕吃的傳統菜餚,所以媽媽的童年也成了我的童年了。」
- 以一小段團結時間來開始用餐。你們家或許有你們做謝飯祝禱或一起禱告的傳統。如果是這樣,請說出在座每一個人的名字,一一為他們祈求,或感謝他們。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也可以一起圍著餐桌握著手,在用餐之前花一點時間靜下來,聯繫彼此。
- 向所有為這頓餐點付出的人表達感謝。可以聊聊種菜的農夫、切肉的肉販、付錢買菜的人、傳下這個食譜的祖先,還有今晚幫忙做菜的人。
- 禁止在餐桌使用電話與手機——尤其是爸媽更不可以。5個美國上班族中就有3個表示,沒完沒了的電子郵件和簡訊毀了他們的家庭晚餐。
- 聆聽。研究顯示,父母往往傾向於主導三分之二的晚餐談話內容。斐勒先生說:「如果你家正是這樣,那你真是沒有善加利用這段共餐時間了。」試著至少有一半的時間讓孩子說話。
- 向創造這份食譜的人致敬。學伊利莎白·迪洛在FamilySearch部落格裡示範的那樣,將傳下這份食譜的人的照片放在餐桌中間,來引發對話與連結。
- 用上五感和五味。如果有兒童一起用餐,可以請他們找出他們看到、聽到、聞到、嚐到和感覺到什麼。問他們是否能在這一頓晚餐中找出五味:甜、酸、苦、鹹和鮮味。
- 在地圖上指出餐點的產地。講出桌上所有食材不同的產地,例如秘魯的葡萄、當地的雞肉、墨西哥的米,請孩子在這份可下載的餐墊上找出這些國家來。或者是在地圖上指出傳下所享用菜餚的這份食譜的祖先的祖國。
我們在餐桌上所留下的回憶,會跟著我們一輩子。若你在閱讀本文時想起了你兒時的飲食傳統或晚餐故事,請花點時間寫下來,或是分享在意見欄裡。或許也可以上傳到你在FamilySearch的個人檔案,https://www.familysearch.org/campaign/recipes(使用這個url)
向前進,我們都可以選擇:我們可以把用餐看作是例行家務,或者是選擇把家庭晚餐視為一個特權、禮物和有力的工具,能夠改善孩子的生活,強化世代間的連結,建立更堅強的家庭。我們不必精進廚藝,就能獲得這些益處;我們只須盡己之力,發揮五種感官,用心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