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20年代這十年,美國這個歷史50年的國家已完全建立起來。一個年輕的政府在不斷成長中的種種艱辛,塑造了當時的社會和我們今日的生活,這個過程可能是當時的人們難以預料到的。我們祖先在1820年代經歷了其中一些改變,包括政府一些具爭議性的決定、奇妙的發明和交通運輸的發展。我們只能想像,他們對1820年代發生的事、他們所目睹的改變,以及他們對美國和世界將造成的影響,會有怎樣的想法。
你在1820年代的祖先可能會出現在1830年的美國人口普查中。
1820年代的重大事件

1820年
密蘇里協議
奴隸制度的衝突越來越多,密蘇里協議是政府暫時的解決之道。隨著美國版圖擴張,每個新領地都必須宣告自己是「蓄奴州」或「自由州」。無論哪邊占優勢,都可能會帶來悲慘的後果。密蘇里是蓄奴的地方,當時政府正考慮讓它立州,要是同意的話,將會造成可怕的失衡。
在此同時,緬因雖然和麻薩諸塞州的地理位置是分開的,卻被正式視為麻薩諸塞州的一部分。緬因多年來一直試圖要脫離麻薩諸塞州,自行立州。
肯塔基州的參議員亨利·克萊(稍後會再談到他)看到了機會,於是提出一項協議來維持平衡:緬因州成為自由州,密蘇里州成為蓄奴州。雙方各有一州,彼此都稱心如意,對吧?這項協議成了密蘇里協議。該協議也宣告,此後,加入這個國家的任何新州都不會是蓄奴州,但那部分並沒有持續下去。
約瑟·斯密的異象
1820年春天,一個小男孩有個疑問:許多基督徒教派中,哪一個是神真實的教會?有一天,他在研讀聖經時,有一節經文引起他注意:
「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神,主就必賜給他。」(聖經雅各書1:5)
這節聖經的經文使得他走進樹林裡,禱告祈求指引。他說,天父和耶穌基督向他顯現,答覆了他的祈禱。如今我們知道,約瑟·斯密建立了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全球有將近一千七百萬名成員在三萬多個教會單位中聚會。教會的出版品有將近200種語言。

1823年
門羅主義
門羅主義本身純粹是美國外交政策的一項宣告。詹姆斯·門羅透過此宣告,表示美國不再允許歐洲在西部國家殖民。
拿破崙戰爭(1803-1815)期間,拿破崙入侵西班牙,導致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許多殖民地獨立。這引起了擔憂,其他歐洲國家可能會試圖再度殖民這些剛獨立的拉丁美洲國家。
大不列顛從拉丁美洲獨立中獲益,因為這讓英國更能影響和控制拉丁美洲的市場。因此,大不列顛要求美國與他們一起發布一項政策,警告所有其他的歐洲國家不要侵犯,再度殖民拉丁美洲。
門羅和其他人討論過這件事,幾乎全數同意了——直到他的國務卿約翰·昆西·亞當斯提議這項政策由美國單獨宣布。他提議美國若有需要,大不列顛仍然可以支援,但他相信由美國獨自出面解決,會增加美國在國際舞臺上的信譽。
他們採納了亞當斯的計畫,雖然美國沒有軍隊支援這項宣言,但是歐洲國家認真看待這項計畫,此事也為美國成為今日世界的超級大國鋪路。

1824年
1824年選舉
你可能認為,200多年前進行的選舉不會引發許多爭議,殊不知,美國早期的選舉就像今天的選舉一樣,充滿了焦慮、緊張的氣氛。
1824年選舉有四位主要的候選人。得票最多的人選,若沒有獲得至少百分之50的票數,無法立刻勝選。安德魯·傑克森贏得最多票數,最受選民歡迎,但還不足以勝選。要交由眾議院投票表決來決定。
第四位候選人亨利·克萊(他以先前討論的密蘇里協議聞名),由於得票數最少,因此從最後表決中除名。但他尚未全然出局,因為當時他支持約翰·昆西·亞當斯,而亞當斯獲得了壓倒性的勝選。相對地,亞當斯總統提名了克萊為他的國務卿,傑克森對此顯然相當不悅。
1825年
伊利運河
美國在1800年代初期快速成長。人們習慣南下北上的往返。但當時的成長是向西發展。如果他們想橫跨國境,就需要避開阿帕拉契山脈。

1825年,從東部到西部的交通運輸有了改革。伊利運河建成後,連接了亞伯尼與水牛城,使人們可以快速方便地往返於紐約和全國其他地區。大批移民湧入美國,使紐約市成了「大蘋果」,直至今日仍是如此。

1828年
1828年選舉
1824年選舉的四年後,傑克森再度有機會擔任總統。這次,只有傑克森和亞當斯為贏得勝選而互相較勁。雙方陣營的唇槍舌戰越演越烈,到了空前的地步,比起現代印象中的選舉更加激烈。但是畢竟,民主制度至上。傑克森贏了。而且這次,民主也守住了。
傑克森被稱為「人民的總統」。今日的學者認為,傑克森的主要成就是成立民主黨,並還清國家債務。
1820年代的發明
1824年
點字書
路易·布萊葉發明了一套今日普遍使用的系統,讓盲人和視力不佳的人可以用觸覺來閱讀和寫作。他發展完備的系統的構想來自於拿破崙軍隊的一位士兵查爾斯·巴比耶。巴比耶知道,讓士兵在不被發現的情況下跨越敵人的防線傳遞訊息是很重要的,因此他製作了一個稱為「夜間書寫」的代碼,讓士兵可以依網格操作。網格裡的每個方格都代表一個不同的字母,在紙上的網格鑿出洞,用來將資訊傳給其他士兵。這張紙和網格太複雜了,所以軍方不採用巴比耶的構想。

巴比耶知道這有好處,因此他轉向巴黎的皇家青少年啟明機構。他們閱讀字母的系統,包括將一般文字浮凸在紙上,讓學生可以觸摸到大的字母。製作書籍的過程很耗時,而且字母太大,也讓學生無法理解。更何況,學生連這些字母都無法自己複製。
就在此時,路易·布萊葉出現了。布萊葉在該機構聽說了巴比耶的系統(雖然他們直到1833年才親自見面),並且將該系統大幅改進。他讓網格系統更簡單,字母和字母間更容易辨識。路易·布萊葉才15歲,就製作了點字書——這是讓盲人閱讀、整理和書寫資料最有效的方法。
波特蘭水泥
已知最早使用水泥的年代是在西元前65,000年,用於敘利亞和約旦的地板和房屋。但經過一段時間後,這些水泥沒有像建築工人所希望的那樣牢固。因此,數世紀以來,人們不斷地改良水泥,直到英國的水泥製造商約瑟·阿斯普丁將磨細的粉筆和黏土燃燒到二氧化碳消失,製造出一種新款的水泥為止。他稱這水泥為「波特蘭水泥」,是現在全世界使用最廣泛的水泥。
1825年
電磁鐵
1820年,有位名叫漢斯·奧斯特的丹麥物理學家領悟到一件事——電流不僅會產生電力,還會產生磁場。他認為這很有趣,而英國物理學家威廉·思特金也這麼認為,於是在1825年運用這項資訊發明了電磁鐵。
然而,到此還沒有結束。1830年代,美國物理學家約瑟·亨利優化了電磁鐵,有關其功能的消息傳遍了全球。列舉幾項,現今電磁鐵用於我們的手機、發動機、發電機、、磁力共振掃描機和微粒生成器。
從電磁鐵到伊利運河,1820年代的變革,形成了我們所知的世界。點選連結,來找出你在1830年人口普查中的親戚,進一步了解這些曾經歷美國歷史這個轉捩點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