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族譜看什麼? 族譜的價值在哪裡?

族譜,又稱家譜、家乘、祖譜、宗譜等,是記載一個家族世系繁衍的特殊圖書。 族譜是最通俗的叫法和最常用的名稱。 不少年輕人對族譜感覺有點神秘,也不知道一本族譜在手,到底要看什麼?

因為大多族譜都由宗族自己編寫,所以各姓氏、各個地方、各個朝代的族譜五花八門,對初接觸族譜的人,這也是“看不懂”的一個原因。

其實,不管是什麼族譜,萬變不離其宗。 一本族譜的核心內容主要是譜序、世系、家傳、祖訓。 一些族譜可能還會有藝文、族產、祭祀等其他內容。

世系是族譜最核心的內容。 一個家族從開基祖到當前的你,一代代都記得清清楚楚。 記世系常見有四種方式:歐式、蘇式、寶塔式、牒記式。

歐式又稱橫行體,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立的。 它的特點是:世代分格,五世一表,每個世代人名左側都有一段生平記述,介紹該人的字、號、功名、官爵、生辰、配偶、葬地、功績等。

蘇式又稱垂珠體,是北宋文學家蘇洵創立的。 它的特點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間無橫線連接,全部用豎線串連,主要是強調宗法關係。

寶塔式:就是將世代人名象寶塔一樣,由上向下排列。 採用橫豎線連接法,使宗族人物的親疏關係一目了然。

牒記式:是純用文字來表述家族關係。 每個人名下都有一個相關的簡介,如:字、號、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績等。

譜序是一本族譜里較有研究價值的內容。 序文中除了寫明為什麼修譜外,大多會寫明你這個家族從哪裡來,經過了哪些複雜的遷徙歷程,開基祖及一些重要的先祖有哪些過人的膽識和偉業等等。 以客家族譜為例,綜合眾多的客家各姓氏的序文等記載,就非常好的反映了整個客家民系因中原戰亂等原因,不得不南遷的遷徙史,揭示了客家民系形成、發展、播遷的苦難歷史。

傳記一般記述宗族里一些對國家、民族、社會、家族作出貢獻的祖先的功德事蹟。 既是宗族的榮耀,也是作為後人學習之榜樣。 一些族譜除傳記外,還有墓誌銘,這些都是研究這個宗族和名人非常有價值的材料,可以補正史之不足。 比如《江西修水陳氏族譜》的傳記、墓誌銘,對研究陳寶箴、陳三立、陳寅恪家族從福建上杭遷到江西寧州(今修水)篳路藍縷、耕讀傳家、堅毅奮發歷史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祖訓家規也是每個宗族所重視的。 中國人重視源遠流長,家族要興旺,子孫要長遠,就必須有永葆生命力的“傳家寶”。 祖訓家規就是這個宗族堅守的、壯大的文化基因和根本秘訣。

此外,族譜名中往往含有“郡望、堂號”也要瞭解一下。 比如丘氏叫河南郡(堂),黃氏叫江夏郡、李氏叫隴西堂等等。 這些郡望堂號是這個家族的榮光,從中也可以看出這個姓氏從哪裡遷來的。

以上就是族譜裡最重要的內容,因此,當您一譜在手,你可以首先找找你家的世系,搞清楚你從哪裡來? 其次,你可以根據你的需要,閱讀譜序、傳記、祖訓等內容,這樣你就會對整個宗族的歷史與榮光、文化之堅守了然於心,培養自己尊祖敬宗、和宗睦族的深厚感情,走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正確道路。

有關作者
邱甫田,客家族譜博物館館長,致力族譜學、客家學、新聞學、博物館學研究,主任記者,《祖宗的叮嚀--客家族規家訓選》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