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個世紀以來,法國的政府和文化已發生過多次改變。這些改變往往會影響紀錄的保存。好消息是,法國的歷史改變,有時會造就寶貴的法文族譜紀錄。以下是一些範例,說明法國歷史可能如何影響了你在法國保存的祖先紀錄。
天主教會和教區紀錄
數百年來,羅馬天主教會對於法國的歷史和紀錄保存,都扮演著深具影響力的角色。克洛維一世是現代法國公認的奠基者,他大約在500年左右歸信了天主教。教會與法國王室相互支援;法國的羅馬天主教會成為了國教。

1539年,法蘭索瓦一世國王簽署了維萊科特雷法令,要求祭司要登記洗禮。四十年後,另一項法律規定他們也要保存婚姻和喪葬紀錄。路易十四更進一步要求從1667年開始,教區的重要紀錄要製作副本,這增加了至少能有一份紀錄留存下來的機會。
這些紀錄有時會讓你能追溯到1600年代、甚至1500年代的法國祖先,通常還包括有助於族譜研究者重建家譜樹的細節。例如,洗禮登記表通常會包含嬰兒的姓名和洗禮日期(通常在出生後兩天內),以及父母的姓名。婚姻登記表上也會載明新娘和新郎的父母,或是已逝的配偶(再婚的情況),並說明新娘和新郎之間的家庭親屬關係。喪葬紀錄載明往生者遺留下的配偶或父母姓名。
法國大革命和公民登記
1789年開始的法國大革命,推翻了帝王統治和天主教會的政治勢力。1792年,一項新的法律將保存官方人口動態紀錄的責任從教區祭司轉移到新的民政辦公室。當地的民政登記人員從當地的教會收集登記資料,並開始記錄新的出生、結婚和死亡紀錄。教區祭司繼續維護登記資料以供教會使用,因此從該時間點開始,你從民政登記紀錄和教區紀錄中都可能找到你的法國祖先資料。

最早的法國民政登記紀錄並不十分詳細,但到了後來,卻包含了相當多的族譜資料。出生紀錄載明了子女的姓名,並指出他們的性別、出生日期和地點、父母的姓名(包括母親的婚前姓氏)和其他資料。婚姻紀錄載明了新娘和新郎,並指出他們的出生資料、他們父母的詳細資料、四位證婚人的身份,有時甚至包含更多內容。在死亡紀錄中,你通常會找到至少一位子孫的姓名、死亡日期和地點、死亡年齡、出生地點和父母的姓名。
人口普查與一個處於過渡期的國家
法國較晚才進行人口普查。國民擔心若被普查會導致更重的課稅和被迫服兵役。地方性的人口普查在1700年代晚期曾零星地進行,但保存下來的大多是統計數據。拿破侖在1801年下令進行第一次完整的人口普查。雖然之後也進行過幾次人口普查,但受限於運輸的問題和動盪的政治,全國性的逐人普查直到1836年才得以完成。

1836年之後,法國的人口普查每五年進行一次,除了1871年(由於普法戰爭而延後一年)以及第一、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例外。人口普查是以地區層級(département)來進行的,因此內容會有所不同。但通常你會找到每個人的全名(有時包含女性的婚前姓氏)、年齡或出生年份、職業、與戶長的關係,以及婚姻狀況。你可能會看到國籍、出生地、地址資料以及更詳細的就業資訊。
巴黎公社和家庭登記
1871年春天,巴黎市發生了動亂。拿破崙三世統治下的法國政府剛剛在普法戰爭(或德法)戰爭中戰敗。巴黎人並不歡迎戰敗的政府。城市選舉導致反對勢力的巴黎公社成立。5月21日,暴力衝突導致公共建築遭到焚毀,包括保存民政登記紀錄的巴黎市政府大樓。幾乎所有市裡的民政登記紀錄都遭到毀壞。
這次慘重的損失,使得法國政府將家庭民政登記紀錄加入到重要紀錄保存中(1877年於巴黎,1884年於法國其餘地區)。夫妻結婚時會收到家庭登記手冊,並在獲得子女(或失去子女)時,將這本手冊帶到民政登記辦公室進行更新。這本手冊亦是個人出生和死亡紀錄的備份副本。這些手冊有時會在法國家庭中世世代代傳承下來。

許多其他的法國族譜紀錄,是由於歷史事件和政策而出現,包括巴黎身份證(1792-1795)、退休金紀錄、兵役紀錄和選民名冊。
若要進一步了解你在法國的祖先和他們的生活故事,請前往 FamilySearch.org免費探索法國族譜紀錄。
在FamilySearch,我們很關心你能和你的家人連結在一起,並免費提供有趣的探索體驗和家譜服務。為什麼?因為我們珍視家庭,並相信連結世代能使我們現在和未來的生活更加美好。我們是由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所贊助的非營利組織。如欲進一步了解我們的信仰,請按一下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