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有超過120萬華人定居。雖然當中許多都是第一代移民,但也有其他人扎根更深。第一批華裔移民於150多年前抵達澳洲。如果你有祖先是澳籍華人,那麼我們將在此介紹他們的歷史,以及你可以如何去發掘他們的故事。
為什麼華裔移民要來到澳洲
歷史證據顯示,華人探險家早於1477年便已知悉有關澳洲的事。到了約1700年,華人家庭已能吃到澳洲的海鮮——海參了,這種海鮮,是由位於現在的印尼的漁民,於澳洲北領地範圍的海岸邊撈獲的。但澳洲第一位已知的華裔移民,則直到1818年才抵達澳洲。麥世英,這位來自(廣東)廣州的20歲男子,當時於仍屬英國殖民地的新南威爾斯登陸,並在那裡被稱為約翰·世英。他結了婚,育有四個兒子,曾當過木匠,後來成為了旅館老闆。

在1800年代中期之前,只有很少華人移民至此。自1840年代起,英國政府逐漸終止將已判罪的罪犯運送至其澳洲殖民地的做法,這種做法自1788年開始。勞動力短缺隨之而來。此外,澳洲還發現了黃金。
與此同時,人們在中國南方的生活過得十分艱苦。當時有戰爭、饑荒,並且有不少人失業。因應這些「推拉」因素,中國有工人開始遷徙到澳洲去。這些工人幾乎全是男人;大部分都是來自中國南方的廣東和福建。
這些華人移民至有工作的地方,例如到昆士蘭北部淘金、在新南威爾斯從事農業,以及在西澳洲從事建築工作。許多人最後都定居於各大主要城市的「唐人街」族裔聚居區。

這些合作且勤奮工作的華裔工人所獲得的成功,令許多英國殖民者深感不滿。另一些人則害怕亞裔移民帶來就業競爭、跨種族通婚及疾病。從1850年代開始,澳洲各英屬殖民地先後通過了阻撓或限制華人移民的法例。在1901年,當時新成立的澳洲政府通過了移民限制法令。這項法令成為了「白澳」政策的開端,限制了亞裔及其他非白人族裔移民至澳洲,直到1958年。
有關澳籍華人的家譜紀錄
在研究你的澳籍華人家譜時,請先收集家庭故事、相片和文件。留意有關你親屬身分的詳細資料,包括他們的全名(以及原本的中文姓氏);出生、結婚和死亡的日期和地點;父母、配偶和子女的名字;以及在中國的確切起源地。這些基本資料會幫助你建立自己的家譜樹。
接下來,到 FamilySearch.org 和其他地方尋找你澳籍華裔親屬的歷史紀錄。如果你發現某位親屬的名字是用中文寫的,即使你讀不懂,也要保留一份副本。這些文字或許會透露其他線索。請尋找諸如以下所列的文件:

- 出生、婚姻和死亡紀錄,包括澳洲的民事登記紀錄。上圖所示是澳籍華人先驅者約翰·世英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布麗姬特·基洛蕾於1842年的婚姻登記紀錄。
- 移民入境乘客名單。不幸的是,有些乘客名單並沒有列出華裔乘客的名字。許多工人都一再往返中國,又或是還鄉終老。有些新南威爾斯的名單包含了船員的資料,當中有些船員是華人。如果你發現某份線上索引中列出了可能是你親屬的人,那就試試能否存取那些紀錄的實際圖像,看看當中有甚麼額外詳情可能曾被記寫下來。
- 報章。在澳洲的報章中尋找有關社區生活、歷史事件和文化觀念的報導。許多報導都可經由澳洲國家圖書館的免費網站Trove取得,包括中文報紙館藏(當中有些包含部份英文內容或英文索引)。
- 聽寫測試豁免證書。為了令非白人移民卻步,澳洲政府要求移民必須通過聽寫測試(這是為使亞裔和其他非白人族裔人士不及格而特意設計的)。想到國外旅行的華裔居民,如果想重新入境澳洲,就必須申請豁免此測試。這份證書列有詳盡的身分資料,甚至還有申請者的照片。
- 外僑登記。直至數十年前,大多數華裔移民仍然無法成為澳洲公民。在第一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及其後,非公民都進行了外僑登記,而許多在澳洲出生或已歸化的澳籍華人也有這麼做。

澳洲國家檔案館和其他收藏館可能會有透露你家族故事的其他歷史紀錄。在澳洲的中華文化博物館也有收藏和展覽,探索19和20世紀澳籍華人的故事。
有關澳籍華人研究的有用資源包括:
- Chinese–Australian Journeys: Records on Travel, Migration and Settlement, 1860–1975(澳籍華人的旅程:旅行、遷徙和定居紀錄,1860年-1975年),澳洲國家檔案館編著。
- 「Guide to Chinese-Australian Family Research(澳籍華人家族研究指南)」,Pauline Rule及Sophie Couchman為澳華歷史博物館編著。
- Research page for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Chinese(澳洲和紐西蘭華人研究專頁), FamilySearch 研究維基
追溯至中國的祖先
當你在澳洲了解到有關你華裔親屬的事情時,希望你會找到你家族在中國的確切起源地。有了這項可在澳籍華人紀錄中找到的資料,希望你得以成功將你的家譜樹追溯至中國。